首页 > 行业动态
会议快讯 | 英盛生物“专家云讲堂”系列-精准用药专题第一期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05-08 来源:本站 浏览数:633 人
2023年4月26日下午,由英盛生物和临床质谱网共同主办的英盛生物“专家云讲堂”系列|精准用药专题第一期成功举办!
本期会议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李冬副院长担任大会主席。李院长在主席致辞中指出当下临床用药的痛点,药物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药物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药物吸收和消除个体差异明显;毒副作用可隐匿性出现,且不易与疾病本身症状的加重区别。针对长期用药患者出现药效变化,疗效指标不够简明,且受临床主观因素影响;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对疗效产生影响,特殊人群用药引发器官功能损伤等等。临床上同样的给药方案在不同患者可能获得不同的疗效,而达到同样疗效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在患者个体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通过药物浓度监测,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精准给药方案。随着质谱技术的出现,TDM检测方法也从传统的免疫及化学发光法发展到串联质谱法,进行精准检测,从而帮助临床制定精准的给药方案。
李 冬 副院长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会议分上下半场,分别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业务主任叶冬梅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庞晓军主任担任主持人。
王 群 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及神经病学中心癫痫科
接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检验科李文标主任为我们带来《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监测的几个基本问题》的专题报告。李文标主任从其主译的AGNP《神经精神药理学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2017版》切入,为我们介绍了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剖析了精神药物TDM监测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对TDM监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血样采集、储存及运输的注意事项,质量控制等做了重点介绍;并且通过临床应用案例对血药浓度监测和解读做了生动具体的阐述,为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李文标 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检验科
接下来,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李艳妍副主任带来《串联质谱在抗肿瘤药物浓度监测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报告中指出,与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相比,新型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引起严重的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以及肝肾毒性的几率已大大降低,但其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仍不容忽视。抗体类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心血管毒性,小分子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抗肿瘤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临床上报比例,根据同期用药人数进行估算,约18.9%患者可能发生与靶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串联质谱方法的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浓度检测的主流方法。
李艳妍 副主任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
最后,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一区袁大伟副主任分享了《血药浓度监测在儿童癫痫的应用》的精彩报告。儿童是成人的起点,而非成人的微缩版,具有其本身的生理特性。大多数药物在儿童的体内过程和不良反应与成人有显著差异,即使在不同年龄组儿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儿童期生长发育快,应参照体重或标准体重给药,并结合临床疗效和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新生儿和小婴儿肝脏和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差,药物在体内半衰期长,容易蓄积中毒;婴幼儿至学龄前期体内药物代谢速率快,半衰期短,因此应在血药浓度监测下根据临床疗效调整剂量。由于抗癫痫药物需长期服用,其毒副作用主要影响肝脏、骨髓和肾脏,因此患者在用药初期应每2~4周检查一次肝肾功能和周围血相,以后可每隔2~3个月复查一次。在维持治疗期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至少每3~6个月测定一次,以防止复发或再次住院。如果已知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或改变了合并用药,或吸烟影响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那么就应该增加TDM申请的次数。
袁大伟 副主任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一区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针对个体化精准用药进行了深入探讨,充分阐述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看法。在会议闭幕总结中,本次大会主持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庞晓军主任指出,治疗药物监测(TDM)备受关注,在药代动力学原理指导下,应用金标准的串联质谱技术定量测定患者治疗用药后体液中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以治疗窗为基准,从而调整给药方案,以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毒副反应!随着TDM的快速发展,TDM也逐渐由过去监测单一药物为目标的定量模式,向以监测药物治疗方案为主的多药物定性定量参数结合的系统监测模式转变,多药同时测定将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