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强化科技创新对卫生健康的支撑作用,根据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的工作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及有关文件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24 年度公开竞争项目申报指南”。拟安排的中央财政经费概算约12.96亿(基础前沿约2.67亿、临床研究约9.84亿、其他约0.45亿)。
质谱作为临床检测的重要平台也再次被纳入其中,具体为第66项临床微生物鉴定药敏检验技术标准化和同质化体系平台的建立(临床研究),第68项临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临床研究),第70项多维度、智能化重大慢病相关临床质谱适宜技术体系的建立(临床研究)。
临床微生物鉴定药敏检验技术标准化和同质化体系平台的建立(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临床微生物鉴定药敏技术方法学不一致、实验室不同质等问题,联合不少于 100 家三级医院和 100 家医联体或医共体的微生物实验室,针对临床细菌真菌质谱/核酸鉴定以及细菌真菌药敏项目,进行多中心方法学标准化建设、项目性能验证和全流程检验质量控制,形成可推广的临床微生物技术标准化和同质化体系。
考核指标:制定临床微生物感染领域指南 1-2 部,标准1-2 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菌药物敏感性临床折点 1-2 项;完善微生物鉴定药敏操作程序并发表专著 1 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4 项;建立 AI 智能微生物形态识别系统 1 套;建立大于 3 万株的菌株库及相关管理系统 1 套;实现 100 家三级医疗机构微生物鉴定药敏结果互认,并辐射 100 家医联体或医共体。
临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临床检验定量金标准—临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液质联用)技术的检验水平在不同医疗机构参差不齐、临床项目标准化难、结果一致性差的问题,以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为切入点,建立临床常用液质联用检验项目参考方法,开展方法有效性、临床有效性和临床实用性多中心研究;建立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标准化智能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液质联用检验前、中、后全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开展临床质谱检验一致性研究,并实施质量改进计划;制定液质联用检测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建立临床液质联用参考方法 1-2 个;制定卫生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或指南 1-2 项;组织全国不少于 50家医疗机构实施检测结果一致性计划;研发智能化质控软件1 套;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
多维度、智能化重大慢病相关临床质谱适宜技术体系的建立(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质谱技术开发难度大、结果解读困难及自动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结合肿瘤、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病生物标志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基于质谱技术,发现新生物标志物并开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方法,研发复杂质谱分析指标的智能解读模式,研制全自动质谱检测及智慧化控制系统。
考核指标:研发并注册慢病相关质谱体外诊断试剂不少于 5 项;开发基于质谱技术的多维智慧决策模式不少于 3 个;开发全自动质谱检测系统 1 套,全流程风险识别控制系统不少于 1 个;形成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不少于 2 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
指南中的四大慢病重大专项以解决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诊治难题为重点,以公开竞争的方式启动 71 个重点研究方向,除特殊说明外,原则上前沿技术类项目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不低于 1:1 匹配、临床研究类项目不低于 3:1 匹配。
因指南征求意见严禁转载发布,本文仅做简要整理和介绍,仅供行业人士参考。详情请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service2.most.gov.cn/index/),在“公开公示-指南意见征集”菜单栏中查看和下载文件。
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及重点研究方向概览
一、癌症
1. 肿瘤抗原呈递缺陷与免疫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2. 肿瘤细胞基因转录调控特征及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3. 机体宏观环境与肿瘤微环境的互作方式和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4. 关键肿瘤驱动基因相关蛋白互作网络的组织规律及其在癌症转归中的作用(基础研究)
5. 免疫“冷肿瘤”的治疗新策略开发和优效人群的精准识别(前沿技术)
6. 基于数智化医工交叉的肝癌早诊和外科技术的创建及应用(临床研究)
7. 胰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新模式构建(临床研究)
8. 甲状腺结节精准诊断新技术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层治疗研究(临床研究)
9. 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选择及个性化综合治疗策略(临床研究)
10. 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精准外科和创新治疗方案研究(临床研究)
11. 新型功能影像引导肿瘤个体化放疗的体系构建(临床研究)
12. 基于免疫表型慢性危重症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建立(临床研究)
13. 接受免疫治疗的肿瘤人群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治策略研究(临床研究)
14. 肝癌中西医结合预防体系创建与临床评价研究(临床研究)
15. 以砷制剂为代表的单纯中医药治疗复发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二、心脑血管疾病
16. 固有免疫调节网络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17. 神经血管单元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18. 肺动脉高压危象循环评估体系及支持策略(临床研究)
19. 高血压前期人群药物干预预防心血管病的疗效综合评价(临床研究)
20. 高原环境短居和常驻人群心血管病诊疗的关键技术与干预策略研究(临床研究)
21. 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外科干预疗效评价和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临床研究)
22. 心脏瓣膜病全程分级管理及诊疗技术优化研究(临床研究)
23. 基于内脏脂肪调控机制的原发性高血压控制新技术和干预新策略研究(临床研究)
24. 心血管疾病创新器械上市后的主动监测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临床研究)
25.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诊、早治的优化方案研究(临床研究)
2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无效再通及危重并发症的预警和治疗研究(临床研究)
27.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新型康复治疗策略研究(临床研究)
28. 心脑血管病高出血风险高危人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临床研究)
29.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群中医药干预延缓斑块进展的效果评价研究(临床研究)
30. 中医药预防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三、呼吸疾病
31. 慢阻肺病全病程演变规律和关键分子表型研究(基础研究)
32. 肺血管病变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互作的机制及早期风险识别研究(基础研究)
33. 中医药协同防治重症肺炎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34. 间质性肺疾病精准诊断及综合干预研究(临床研究)
35. 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继发肺部感染早期预警与诊疗技术研究(临床研究)
36. 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新型诊疗技术研究(临床研究)
37. 肺结节人工智能精准甄别技术研发(临床研究)
38. 基于气道炎症表型的支气管扩张症精准分型诊断与转归预测(临床研究)
39. 哮喘早期诊断新技术及基于多维度表型的精准治疗方案研究(临床研究)
40. 慢病人群呼吸机依赖的高危因素及适宜干预策略研究(临床研究)
41. 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菌肺炎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研究(临床研究)
四、代谢性疾病
42. 脂肪组织代谢新基因鉴定及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43. 中枢新通路、新基因及新细胞亚型鉴定及功能研究(基础研究)
44. 肌肉在代谢稳态维持及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45. 胃肠道稳态在糖脂代谢调控及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46. 免疫失稳与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47. 中医药调控代谢重编程干预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48. 类器官在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前沿技术)
49. 多模态影像组学技术在揭示代谢动态过程中的应用(前沿技术)
50. 基于组学技术的新代谢细胞亚型的鉴定及机制研究(前沿技术)
51. 胰岛修饰及β细胞诱导分化在糖尿病中的应用研究(前沿技术)
52. 肥胖的遗传及环境风险因素预警研究(临床研究)
53. 环境风险因素识别与糖尿病防控策略研究(临床研究)
54. 肥胖的综合防治新技术研发与临床验证(临床研究)
55. 代谢手术治疗肥胖的优化方案及长程管理(临床研究)
56. 生活方式干预与 2 型糖尿病防控策略研究(临床研究)
57. 糖尿病个体化诊疗关键技术及临床策略研究(临床研究)
58. 糖尿病监测及管理新技术方案的构建及临床验证(临床研究)
59. 孕期高血糖孕产全程智能化诊疗新技术研究(临床研究)
60.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预警及防控研究(临床研究)
61. 慢病危重症患者的持续血糖监测技术辅助下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临床研究)
62. 肥胖症分类辨识与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63. 中医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64.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循证评价研究(临床研究)
五、支撑平台技术
65. 重大慢病炎症标志物临床检验体系的建立(前沿技术)
66. 临床微生物鉴定药敏检验技术标准化和同质化体系平台的建立(临床研究)
67. 检验同质化及结果互认人工智能辅助工具开发与应用研究(临床研究)
68. 临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临床研究)
69. 高通量测序在慢病精准诊疗中的标准化体系建立(临床研究)
70. 多维度、智能化重大慢病相关临床质谱适宜技术体系的建立(临床研究)
71. 青年人才培育项目(政策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