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9日,工信部就《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了包括诊断检验装备在内的七大重点发展领域,质谱分析设备也被纳入诊断检验装备中,临床质谱或将迎来重大利好。
据介绍,医疗装备主要包括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植介入器械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现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6%,2019年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国内企业产值的国际占比已超过10%,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装备生产基地。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发展愿景显示,到2025年,我国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医疗装备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届时高端医疗装备在诊疗、养老、妇幼健康、康复、慢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15%以上。
不仅如此,到2025年,我国预计将有6至8家企业进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到2030年时,我国应成为世界高端医疗装备研发、制造、应用高地,为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发展领域
(一) 诊断检验装备。开发高端影像诊断装备,促进影像诊断装备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化、诊疗一体化发展。攻关突破基于新一代细胞标记、微流控分析技术的高端细胞分析装备,多功能、集成化检验分析装备,高性能生化分析装备、免疫分析仪、质谱分析设备等。提升面向重大疾病诊断的即时即地检验(POCT)装备产品性能品质。
(二) 治疗装备。开发多模式图像、多治疗计划融合以及自适应放射治疗装备。发展高效率、高效能超声治疗、电流治疗、磁场治疗装备。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治疗过程视觉实时导航、力感应随动等智能控制功能,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三) 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研制脑损伤、脑发育、颅内血氧、疼痛等新型监护装备,发展远程监护装备,提升装备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进急救、新生儿专科等领域高端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创新发展。推动透析设备、呼吸机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性能提升。攻关基于新型传感器、新材料、微型流体控制器、新型专用医疗芯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医疗级可穿戴监护装备和人工器官。
(四) 中医诊疗装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深度挖掘中医药原创资源,开发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中医特色装备,推动中医临床诊疗和健康服务规范化、远程化、规模化发展。持续升级现有中医药装备性能,推进中医药装备在健康管理、疾病防治、远程医疗等领域创新应用。
(五) 妇幼健康装备。推动妇幼健康装备远程化、无线化、定制化发展。研制符合妇女、儿童特殊需求的诊断、治疗、保健装备,发展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可穿戴装备。发展危重症新生儿转运、救治、生命支持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等装备。攻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分析、神经管畸形产前筛查、三体综合征风险计算等优生优育诊断分析软件。
(六) 保健康复装备。提高推拿、牵引、光疗、电疗、磁疗、运动治疗、康复辅具等传统保健康复装备水平,推进系统化、定制化发展。研发临床逻辑、传感测控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融合的保健康复装备,发展基于机器人、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机接口、人-机-电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装备和康复装备。提升平衡功能检查训练、语言评估与训练、心理调适等专用康复装备供给能力。
(七) 植介入器械。加快微型化、精密化植入式心脏起搏装备、神经刺激装备研制。推动应用先进材料、3D打印等技术,提升血管支架、骨科植入、口腔种植等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水平。提升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等血管介入材料性能,推进各类食道、胆道、气管支架等产品升级换代。发展生物活性复合材料、新型人工血管、人工肌腱、人工神经、仿生皮肤组织等。
可以看到,规划在第三部分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医疗设备行业重点发展的七大领域,其中一个领域是诊断检验装备,并将质谱分析设备纳入到重点发展的诊断检验装备中。这对于临床质谱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此外,近期在科技部发布关于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12个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中指出,在重大产品研发任务中,设立6个研究方向。包含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光子计数能谱CT研发、新型可降解镁合金硬组织植入器械研发、天然生物材料构建的降解调控神经移植物产品研发、新型核酸分析系统平台研发、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研发等一系列的政策看来,临床质谱,特别是国产临床质谱将迎来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