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临床质谱网!
首页 > 行业动态
关税风云下的质谱行业:挑战与机遇的博弈
发布日期:2025-04-15   来源:本站   浏览数:51


这几天,中美之间的关税较量愈演愈烈,其影响迅速扩散至各个产业角落,质谱行业更是深陷其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




2025 年 4 月 2 日,美国政府悍然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 “对等关税”,这一霸权行为严重践踏了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


4 月 4 日,我国果断亮剑,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 34% 关税,一场围绕贸易与产业的激烈交锋就此拉开帷幕。


质谱仪进口格局剖析:依赖与隐忧并存


质谱仪作为高端科学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临床诊断、食品环境、半导体制造等领域。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临床质谱网制图


由此前临床质谱网根据海关数据统计得到的质谱仪进出口数据显示,2022-2024 近3年来,中国质谱仪进口额分别高达17.71、19.01和13.96亿美金(约合人民币依次为119.12、133.96和99.37 亿元)。2024年虽然相较前两年进口质谱仪数量和金额上有所下降,但进口总量仍然达到12917台,金额高达近百亿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临床质谱网制图


从进口来源地看,2024 年中国进口质谱仪数量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是美国(4178台)、德国(2698台)、新加坡(2458台)、日本(1209台)、英国(700台),合计占进口总数量的87%。而从进口金额来看,排在前五的依次为新加坡(3.91亿美金/27.84亿人民币)、德国(3.74亿美金/26.64亿人民币)、美国(2.88亿美金/20.51亿人民币)、日本(1.07亿美金/7.62亿人民币)、英国(0.88亿美金/6.27亿人民币)。


其中进口自美国的质谱仪数量最多,占比达到32.3%,但在进口金额方面,进口自新加坡的质谱仪的金额超过了美国和德国,位居第一。新加坡本身并无质谱仪品牌,每年出口至中国的质谱仪数量和金额如此之高,可能主要与新加坡作为转口贸易的圣地,吸引了美欧跨国质谱企业纷纷在此设立生产装配基地有着密切关系。


而在进口质谱仪品牌方面,目前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主要有赛默飞、SCIEX、Waters、安捷伦、布鲁克、PE、岛津等厂商,其中除了岛津为日本品牌以外,其他均为总部位于美国的品牌。这些跨国企业成立至今基本都有着半个世纪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间也经历过各种拆分、兼并和重组,但其在质谱相关领域的研发、技术、应用和市场上均有非常深厚的沉淀。不同品牌的企业凭借各自的技术专长与产业优势,在这片市场中割据一方。



临床质谱网制图


目前,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领域应用较多的高分辨质谱方面,中国对美国等国外品牌的依赖程度还很高。但在小分子定量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三重四极杆质谱方面,国内近几年已有企业陆续推出国产化的自主产品。在实现了从0到1突破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改进和迭代产品,相信假以时日定然会有不俗的表现。而在微生物和核酸检测的MaldiTOF质谱方面,目前70%以上的市场已经被安图、中元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占据。


关税政策冲击下的质谱行业:多面承压


(一)成本飙升困境


此番关税政策落地,对于质谱行业而言,首当其冲的便是成本的失控式攀升。特别是美国品牌质谱仪,虽然部分已实现国产化生产组装,但考虑到一些关键零部件可能还是源自美国本土,加征 34% 关税后,这些零部件的进口成本水涨船高,进而可能带动整机售价上扬。


这对于那些高度依赖进口设备的科研机构和临床实验室来说,预算压力将陡然增大,无论是设备采购更新计划,还是日常运维开支,都将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二)供应链动荡危机


美国作为核心供应源之一,关税壁垒使得供应链的稳定性遭受重创。原材料供应受阻、交货周期延长成为常态,企业运营节奏被打乱。


临床质谱检测项目往往具有时效性要求,一旦设备交付延迟或零部件供应中断,检测服务无法按时提供,不仅会影响患者诊断与治疗进程,还可能引发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危机,对整个行业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三)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一方面,受政策影响,进口高端质谱仪价格面临进一步上扬压力。那些长期凭借品牌与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的进口厂商,不得不重新审视定价策略,在成本与市场份额之间艰难抉择。


另一方面,国产质谱仪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此前,国产设备虽在中低端市场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向高端突破时受限于技术和品牌沉淀不及进口品牌,导致市场推进较为缓慢。如今,一旦关税政策落地,国产企业凭借高效的研发和迭代速度,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本土化服务优势,结合政府宏观层面的助力,未来几年内或将陆续出现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


国产替代与技术创新:破局之光穿透阴霾


尽管前路荆棘丛生,但关税政策一旦落地,必将进一步推动外资企业本土化进程和国产替代的加速。而本土化和国产品牌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上游供应链的建立,其实产业界和相关科研院所也都在积极沟通协作,共同围绕质谱仪研发中的核心难点展开多方位多层次的攻关,例如四极杆质谱中最为核心的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离子源、分子涡轮泵等元件国内目前均有相应的企业和机构可以生产和供应。而质谱配套的设备如液相色谱仪、氮气发生器、前处理工作站等产品本土企业供应商更是遍地开花。


中国对于质谱仪有着海量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企业愿意投入人力和资本来研发产品,进一步的就会逐步形成围绕质谱仪器研发、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说过“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质谱领域,质谱也是人造的,质谱领域未来未尝不会出现类似新能源企业一样的局面。因此无论企业或个人,丢掉傲娇,放低姿态,虚心进取,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方能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存活下来。




未来展望:从追赶到领航的奋进之路



展望未来,中国质谱行业必将踏上一条多元化、国际化的进阶之路。于国内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永恒的主旋律,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才能叩开高端市场的大门。政府层面,应持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设立重大科研仪器专项为企业研发输血,推动计量测试评价体系建设,为产品质量背书。同时,国内企业要放眼全球,借助 “一带一路” 等国际合作契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版图,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全方位提升全球竞争力。


总之,随着关税政策与出口管制持续发酵,国内质谱仪供应链将经历 “阵痛期”  “机遇期” 的交织。我们也期待国产企业能抓住窗口期,实现高端市场占有率突破,并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正如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所言:这场重构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关键一跃。


客服

QQ客服:3602981236 (在线咨询)


工作日 : 9:00-22:00 
节假日 : 9:00-18:00


微信客服:LC-MS-MS (添加咨询)


工作日 : 9:00-22:00

节假日 : 9:00-18:00

微信
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实用工具
有奖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