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发布了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文末附全文)。
该共识针对AD源性MCI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治疗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在血液检测中可进行AD相关Aβ和p-tau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并提到血液Aβ和p-tau是目前最具潜在应用价值的AD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检测(immunoprecipitation-mass spectrometry,IP-MS)和基于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等超敏检测技术对血液中浓度较低的Aβ和p-tau进行定量检测。
人口老龄化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趋势之一。随着世界人口已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80亿,老龄化趋势日趋显著。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相关数据均提醒国际社会,人口老龄化几乎会使所有社会领域都受其影响,比如劳动力和金融市场、对住房交通和社会保障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等。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发布的《2023年世界社会报告》(下称“报告”)称,到本世纪中叶,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报告认为,为实现可持续未来,必须优先考虑老年人的权利和福祉。报告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具体措施,在养老金和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为不断老龄化的全球人口提供支持,不让任何人在这个老龄化的世界中掉队。
报告认为,得益于健康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受教育机会增加及生育率降低,人们的寿命正在延长。从全球来看,2021年出生的婴儿有望平均活到71岁,与1950年出生的婴儿相比,寿命延长了近25年,且女性比男性长寿。
放眼全球,以2021年为对比标准,每10人中有1人属于65岁及以上群体,那么到2050年,报告认为,整个社会将会加速变老,因为届时每6人中就有1人属于这一群体。在老年群体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细分年龄段来看,80岁及以上的人口增速更快,将从2021年的1.55亿增加至2052年的4.59亿,增速达149%。
与此同时,全球“最老”国家的版图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迁。1980年时,65岁及以上人口占该国总人口比重最多的国家为欧洲的瑞典,占比达16%,而到了2021年,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则是亚洲的日本。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到2050年,韩国有望成为全球“最老”国家。韩国统计厅此前发布的未来人口预测数据显示,65岁人口比例(老龄化比例)将在2050年突破40%,到2060年将达到43.9%;人口中位数年龄将在2060年高达61.3岁。
2024年8月30日,民政部发布《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16年中国AD诊断市场规模约191.3亿元,2020年上升至21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6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
老龄化背景下,提前诊断预防AD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国家卫健委曾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发生,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促进健康老龄化,决定2023-2025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
AD诊断若能够在较低的价格进行精确诊断预防,并与健康体检相结合,使得老龄人群可以每年定期筛查,则中国AD诊断市场规模将有望破千亿人民币。
阿尔兹海默症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全文详见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hBkGOQORIkdv2A3oDCu-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