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临床质谱网!
专家讲坛 | 袁超(第1期):质谱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9-03-25   来源:临床质谱网   浏览数:7130

编者导语:首先,非常荣幸的邀请到袁超博士做客“临床质谱网媒体平台”。为了答谢业内同行的厚爱,我们将会在“专家讲坛”栏目中持续发布袁老师有关临床质谱的应用、标准品、线性、权重、同位素内标、离子抑制、基质效应等精彩干货内容,以飨读者,希望能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临床质谱技术。


作者简介:现任美国华人临床化学学会主席,美国大型临床检测实验室质谱实验室主任。于四川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学士学位、美国堪萨斯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其后在霍普金斯和伊利诺伊大学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组和质谱。袁超博士最近十年主要从事临床质谱方法开发和应用。


第一节 前言
质谱是一项比较新的临床检测技术,尤其是在国内,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除了几个大医院和公司,大多数实验室还是空白。因为质谱技术显著的优势,包括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它在临床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普及的速度也在迅速增加,前景很好。像任何新事物一样,大家刚开始都对它不熟悉,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也就没有规矩,每个人过河的方式都不一样。但随着临床质谱应用的普及,制定行业认可规则的呼声越来越迫切。因为临床检测是关系到人命的行业,所以流程要规范,监管也一定要到位。



临床质谱在美国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了。成文的条例、法规也有一些。我本人在这个行当干了八年,先在医院五年,后在公司三年,经验也积攒了一些。下面的章节,我把我所知道的总结一下,有一些是行业的规则,有一些是自己的体会。完全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节 目的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所有的努力都是朝着那个方向。临床检测的目的是服务临床,服务医生,服务病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不可能都能从条例和过往经验中找到答案。这时候怎样做出判断和选择就要基于服务好病人这个大方向了,而不是拘泥在条例规则的框框里。比如新生儿的血样很少,要稀释五倍才能做,但是SOP说只能稀释两倍。这时候就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看能不能破个例。即便测的不是很准也要比不测对病人更好。还有一些样品因为路途耽搁,到达实验室时,已经过了稳定期,是测还是不测?这个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检测的项目,样品重新采集的难度,其它实验室公布的稳定期,等等来综合判断,做出决定。


不讲规矩的话就讲到这里,后面的话都是讲遵守规矩,不破例的。对于临床实验室来说,怎样算服务好临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测的准、报告出的及时、价格合理、服务态度好。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测的准。如果测的不准,那再及时,再便宜,再热情也没用。所以在以后的章节里,不管我们谈论多高深的科学和多先进的技术,我们的目的是给医生和病人一个正确的结果。他们不在乎我们用的是得诺贝尔奖的技术,还是掐指头算出来的,只要结果对,才能治病救人。


第三节 有利和不利因素
目的明确了,不代表通向目的道路就是一片光明的了。在我给你描绘彼岸的美好之前,先要告诉你路途的荆棘,好让你做好准备,或者克服困难,或者绕道前行。



临床实验室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一系列的上下游行业。当这些上下游产业还不成熟时,质谱进临床操作起来是会受到制肘的。色谱、质谱是高精尖的技术,一般的医院实验室还没有对付这个娇小姐的经验,不是说拉来一台仪器就可以用的。水电气的要求不说,仪器的选择、购买、安装、调适、维修,都需要大量的经验。什么时候质谱在手里玩儿得言听计从、任劳任怨了,才算是能驾驭这项技术了。仪器出来的结果跟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是个难题。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另外还有试剂。试剂不好,测的结果是不会准的,就好像枪好,子弹不行也打不准。国外的子弹好,但价钱高,国内还不一定买得到。


仪器和试剂都是上游的产业,下游就是医生和病人了。如果医生不知道质谱这个技术,不去开这个方,我们也就没的做。教育医生,科普大众,开发市场才能让样品进来。而这些都需要花精力和财力下去的。但就怕下了力气却没有收成。因为医院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愿自己做的。甚至一个医院里面各个科室都恨不得自己开个检验室,把样品留在自己科里,自己医院里做。质谱不是个常规的检测手段,量不大,需要把很多样品集中起来才值得做。没有样品量是做不起来的,总不能每天跑的标准品比病人的样品还多吧。所以大家都做,往往都做不好。集中起来做才是方向。但集中到谁家肯定会引起争议了。所争的无外乎是名和利。如果只有热情和技术,没有规模和手段,还是不要来趟这趟浑水吧。
监管的缺乏也是个问题。再好的运动员,如果没有裁判,比赛也会打得很难看。监管要做到公正、有力。不公正就是吹黑哨了,没有力就是藐视裁判了。最后都会导致场面失控,也就没有观众、没有顾客了。能否做到公正和有力,主要是看监管后面站的是谁。这个就又回到我们做检测的目的了。我们的目的是服务病人的,那站在监管后面的就应该是广大的病人和他们的代言人。失去了这个基础,那就很难达到我们既定的目的了。


还要说说重点扶持这个事儿。任何新事物、新科技的普及都像小苗一样慢慢长大的。拔苗助长往往事与愿违。火烧的不旺,浇一勺油上去,短时期可以把火烧旺起来,可是等油烧完了,下面没有市场的支持,还是难以为继的。赔本赚吆喝是吆喝不了很久的。长久之计还是慢慢教育受众,培养市场,建设队伍,切不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单靠重点扶持的资金和政策仓促上马,摊子铺开了可是不好收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既有不利的,也有有利的方面。后发的往往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不用自己从头来一遍。CLSI有好几个跟质谱有关的文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借鉴的时候要注意版权的问题,不要全部照抄。另外国情不一样,有些地方必须更改。比如国内还没有滥用止痛药的问题,这方面的条例也就多些空白。国内孩子宝贝,新生儿的检测如火如荼,检测哪些项目,正常值范围,出生后疾病的治疗,家长的教育都需要跟上。后发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摈弃一些过时的条例。临床质谱归在临床化学下面,很多法则是从传统的临床化学方法继承过来的,有些已经不合适,没意义了。但因为一个行业固有的传承性,一直保留着。而当你重启炉灶时,就可以甩掉这些历史包袱,轻装上路。比如LOD和LOB,对于定量的方法意义不大,完全是从毒理检测嫁接过来的,希望以后可以不要把它列为必须做的项目。另外分升也是一个历史气息很浓厚的计量单位,希望以后能用标准化的摩尔代替。


真理越辩越明,一个人的视角往往有局限性,集思广益才能更接近真相。CLSI里太多的从句套从句,转折接转折,unless,except,only if等等。因为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所以综合起来就变成了这样,字里行间里藏着话外有话。写规则时要照顾到大多人的意见;读规则时要理解每个观点背后的原因,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定,既不违反条例,又对自己有利。


好了,闲话到此结束。接下来开始纯技术的讨论,请大家持续关注后续推文。


我要留言
*登录后留言!   会员请登录,不是会员请注册
客服

QQ客服:3602981236 (在线咨询)


工作日 : 9:00-22:00 
节假日 : 9:00-18:00


微信客服:LC-MS-MS (添加咨询)


工作日 : 9:00-22:00

节假日 : 9:00-18:00

微信
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实用工具
有奖投稿